新闻动态
发布时间:2005-05-07 点击次数:2839
“12345工程”解读
编者按:4月8日,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实施工业发展“12345工程”动员大会。简单看、表面看“12345工程”是一组数字,然在数字背后,却是我们抓发展的一种决心和信心,更是一种精神和追求。环宇集团是受到市政府表彰的全市14家“大集团大公司”之一,我们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并视之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和使命。为了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,提高大家的认识,现综合了《温州日报》等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编出这份材料,供大家学习参考。
1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
要引进竞争伙伴,就是要引进“狼”、引进“虎”。只有“与狼共舞”的企业,才有可能会成为“狼”;只有“与虎共生”的企业,才有可能会成为“虎”。虽然我们的企业与“狼虎”打交道有被“狼吞虎咽”的危险,但必须勇敢面对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截至2004年底,我市共计合同利用外资24.78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0.84亿美元;累计批准外资企业2005家,投资总额仅56.46亿美元。目前,我市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……三年内引进10家的目标并不遥远。
措施: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,用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和相关奖励。在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、供地等工作的基础上,推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,确保引资项目成功落地。凡与世界相关制造龙头企业或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,投资强度达到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,确保其生产经营用地需要,土地价格按规定标准下浮10%或20%,按照其生产用电的实际情况,专门落实有序用电计划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鼓励和支持合资合作企业进行技术创新。
建立在外温州人回乡创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,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投资企业,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,健全责任考核机制,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。
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%以上
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,是左步右步的关系,如果两脚不协调、步调不统一,工业发展的步子就跨不大、走不快。在发展过程中,既要张扬传统产业的特色,更要把科技的“火种”带给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,使“星星之火”形成燎原之势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温州传统产业比重为73.8%,杭州和宁波这个比例分别是60.4%和54.9%。传统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比较低,这影响了全市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。据统计,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82.4亿元,仅增长10.2%,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6.1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。
措施:专门成立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协调小组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步伐,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。对于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,包括电工电器、船舶制造、汽摩配、机械装备制造、石化等,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,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,加大协调力度,落实配套政策。大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,开展清洁生产试点,积极创建绿色企业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
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入园标准和评估制造度,使工业园区用地向新兴行业、高新技术行业、高端传统行业的项目和重点外商投资项目、高附加值项目倾斜。实施百项重点技改项目,每年排出一批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效益的项目,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,在政府部门服务和金融支持力度上予以倾斜和保障。
3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0家以上
既要发挥“铺天盖地”小企业的优势,更要依托“顶天立地”大企业的强势,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,使大与小协调发展,努力形成“星星”满天,“皓月”当空,“星星”围着“月亮”转,“月亮”带着“星星”亮的景象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2004年,全市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12家,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29家。目前,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4756家,不到全市企业总数的5%;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只有3535万元,远低于杭州的7400万元和宁波的5943万元。
措施:各地、各部门要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给予特殊服务,开设绿色通道,对大企业大集团在技术创新、技术改造、金融支持、企业上市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;实施一系列推进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激励办法,设立企业做强做大的台阶奖励机制;提高优秀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待遇,企业年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,且年缴纳税金在5000万元以上,社会责任感强、社会贡献大、社会公认的优秀企业家,可受聘为温州市政府发展顾问;鼓励企业上市,积极培育上市公司,促进企业进行制度创新。对进入拟上市辅导期的股份有限公司,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,奖励的额度为进入拟上市辅导期后3年内企业新增税后利润的10%。对于上市或买壳上市,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(指税务关系)迁到我市的, 政府给予奖励100万元。
扶持和培育一批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中小企业,对小企业实行分类指导,做强做大一批、整合提升一批、限制淘汰一批;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库,对已经筛选出来的近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,在信用担保、标准厂房建设、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,使其尽快上规模、上档次;限制传统产业中低端产品的生产,坚决关停一批在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小企业,促进产业升级换代。
4拥有中国名牌、中国弛名商标40个以上
既要设法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,更要注重利用品牌的价值,在全社会形成“重品牌、创品牌、争品牌、助品牌”的浓厚氛围。要继续推进“质量立市、名牌兴业”战略,并把它作为工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来抓,逐步实现我市工业由“数量经济”向“质量经济”和“品牌经济”转变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全市已拥有10个中国驰名商标、16个中国名牌产品、65个全国免检产品、144个省级著名商标、102个省级名牌产品,有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。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。
措施:深入实施品牌战略。继续行激励政策,不断扩大国家级、省级品牌阵营,实现由“品牌大市”向“品牌强市”转变。继续在产业集聚明显、优势突出的行业中做好“国”字号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。充分运用现有品牌优势,组织开展“温州品牌”系列推介活动,进一步叫响“温州制造”。在品牌建设中,重点抓好品牌的整合、对接和创新,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、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对接合作,扶值和引导现有国际级、省级品牌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合作,进一步壮大品牌经济。各级经贸、工商、质监等部门要大力扶持品牌的整合、对接和创新。
5工业总产值这到5000亿元
没有增幅,就没有速度,就没有总量,也很难有质量。没有投入,就没有产出;没有大的投入,就没有大的产出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是3050亿元,增幅达到19.1%,完成全社会工业性投资154.7亿元,增长20.8%。尽管温州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仍处在“第二集团”,但我市16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,已经远远落在绍兴的(2546亿元)后面,居全省第四位,而嘉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经达到1666亿元,比我市仅少了15亿元。要实现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的目标,每年都必须保持18%以上的增幅,这既是巩固温州现有经济地位的现实需要,更是提升温州工业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。
措施:按照“两不五优先”的原则,进一步完善企业入园标准和评价体系,提高入园企业档次和水平。“两不”,就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,不单独供应土地和建设厂房,可提供标准厂房;违反产业导向的,特别是“三高一低”企业,不予提供土地。“五优先”,就是外资企业或与世界500强合资的企业优先;列入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优先;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优先;评上我市“100强”企业按名次前后优先;对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优先。抓紧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《2005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》,着力抓好100个左右技术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、产业关联度大、经济社会效益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。以开展“工业企业服务月”活动为载体,以“万人评机关”为抓手,深化机关效能建设。对阻碍和影响“12345工程”实施的部门和个人实行严格的追究责任。
1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
要引进竞争伙伴,就是要引进“狼”、引进“虎”。只有“与狼共舞”的企业,才有可能会成为“狼”;只有“与虎共生”的企业,才有可能会成为“虎”。虽然我们的企业与“狼虎”打交道有被“狼吞虎咽”的危险,但必须勇敢面对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截至2004年底,我市共计合同利用外资24.78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0.84亿美元;累计批准外资企业2005家,投资总额仅56.46亿美元。目前,我市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……三年内引进10家的目标并不遥远。
措施: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,用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和相关奖励。在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、供地等工作的基础上,推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,确保引资项目成功落地。凡与世界相关制造龙头企业或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,投资强度达到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,确保其生产经营用地需要,土地价格按规定标准下浮10%或20%,按照其生产用电的实际情况,专门落实有序用电计划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鼓励和支持合资合作企业进行技术创新。
建立在外温州人回乡创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,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投资企业,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,健全责任考核机制,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。
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%以上
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,是左步右步的关系,如果两脚不协调、步调不统一,工业发展的步子就跨不大、走不快。在发展过程中,既要张扬传统产业的特色,更要把科技的“火种”带给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,使“星星之火”形成燎原之势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温州传统产业比重为73.8%,杭州和宁波这个比例分别是60.4%和54.9%。传统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比较低,这影响了全市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。据统计,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82.4亿元,仅增长10.2%,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6.1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。
措施:专门成立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协调小组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步伐,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。对于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,包括电工电器、船舶制造、汽摩配、机械装备制造、石化等,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,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,加大协调力度,落实配套政策。大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,开展清洁生产试点,积极创建绿色企业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
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入园标准和评估制造度,使工业园区用地向新兴行业、高新技术行业、高端传统行业的项目和重点外商投资项目、高附加值项目倾斜。实施百项重点技改项目,每年排出一批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效益的项目,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,在政府部门服务和金融支持力度上予以倾斜和保障。
3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0家以上
既要发挥“铺天盖地”小企业的优势,更要依托“顶天立地”大企业的强势,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,使大与小协调发展,努力形成“星星”满天,“皓月”当空,“星星”围着“月亮”转,“月亮”带着“星星”亮的景象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2004年,全市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12家,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29家。目前,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4756家,不到全市企业总数的5%;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只有3535万元,远低于杭州的7400万元和宁波的5943万元。
措施:各地、各部门要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给予特殊服务,开设绿色通道,对大企业大集团在技术创新、技术改造、金融支持、企业上市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;实施一系列推进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激励办法,设立企业做强做大的台阶奖励机制;提高优秀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待遇,企业年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,且年缴纳税金在5000万元以上,社会责任感强、社会贡献大、社会公认的优秀企业家,可受聘为温州市政府发展顾问;鼓励企业上市,积极培育上市公司,促进企业进行制度创新。对进入拟上市辅导期的股份有限公司,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,奖励的额度为进入拟上市辅导期后3年内企业新增税后利润的10%。对于上市或买壳上市,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(指税务关系)迁到我市的, 政府给予奖励100万元。
扶持和培育一批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中小企业,对小企业实行分类指导,做强做大一批、整合提升一批、限制淘汰一批;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库,对已经筛选出来的近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,在信用担保、标准厂房建设、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,使其尽快上规模、上档次;限制传统产业中低端产品的生产,坚决关停一批在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小企业,促进产业升级换代。
4拥有中国名牌、中国弛名商标40个以上
既要设法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,更要注重利用品牌的价值,在全社会形成“重品牌、创品牌、争品牌、助品牌”的浓厚氛围。要继续推进“质量立市、名牌兴业”战略,并把它作为工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来抓,逐步实现我市工业由“数量经济”向“质量经济”和“品牌经济”转变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全市已拥有10个中国驰名商标、16个中国名牌产品、65个全国免检产品、144个省级著名商标、102个省级名牌产品,有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。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。
措施:深入实施品牌战略。继续行激励政策,不断扩大国家级、省级品牌阵营,实现由“品牌大市”向“品牌强市”转变。继续在产业集聚明显、优势突出的行业中做好“国”字号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。充分运用现有品牌优势,组织开展“温州品牌”系列推介活动,进一步叫响“温州制造”。在品牌建设中,重点抓好品牌的整合、对接和创新,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、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对接合作,扶值和引导现有国际级、省级品牌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合作,进一步壮大品牌经济。各级经贸、工商、质监等部门要大力扶持品牌的整合、对接和创新。
5工业总产值这到5000亿元
没有增幅,就没有速度,就没有总量,也很难有质量。没有投入,就没有产出;没有大的投入,就没有大的产出。
——摘自王建滿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所作的报告
现状: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是3050亿元,增幅达到19.1%,完成全社会工业性投资154.7亿元,增长20.8%。尽管温州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仍处在“第二集团”,但我市16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,已经远远落在绍兴的(2546亿元)后面,居全省第四位,而嘉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经达到1666亿元,比我市仅少了15亿元。要实现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的目标,每年都必须保持18%以上的增幅,这既是巩固温州现有经济地位的现实需要,更是提升温州工业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。
措施:按照“两不五优先”的原则,进一步完善企业入园标准和评价体系,提高入园企业档次和水平。“两不”,就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,不单独供应土地和建设厂房,可提供标准厂房;违反产业导向的,特别是“三高一低”企业,不予提供土地。“五优先”,就是外资企业或与世界500强合资的企业优先;列入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优先;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优先;评上我市“100强”企业按名次前后优先;对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优先。抓紧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《2005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》,着力抓好100个左右技术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、产业关联度大、经济社会效益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。以开展“工业企业服务月”活动为载体,以“万人评机关”为抓手,深化机关效能建设。对阻碍和影响“12345工程”实施的部门和个人实行严格的追究责任。
上一页:迎来非公经济的又一个春天
下一页:
《公司法》修改锁定五大看点